亞洲黑色母市場是一個差異化較大的市場。既有技術先進且市場開放的地區,例如新加坡、臺灣和韓國。也有雖然較小但快速發展的市場,例如越南。
生產商為母料上色的方式并不固定,主要取決于習慣、成本和其他能影響采購的因素。但是,有一些因素對母料的發展和使用是很有效果的。首先,很多塑料加工商的目標客戶都是西方或者日本的OEM公司,這些客戶對母料的顏色匹配及性能都有較高需求,通常這些公司會告知供應商應該提供什么樣子的產品。第二,即使供應商并沒有直接出口給西方或者日本的客戶,他們本地的客戶的產品有些需要出口到西方,同樣需要符合西方的標準和質量要求,促使母料生產商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
母料的使用量在各個地區都有增長,干混料和色料的增長尤為明顯,黑色母批發主要的消費量都在中國市場。中國母料市場的發展通常比預期發展的要緩慢,使用母料的加工企業往往因為價格或者加工能力的原因放棄使用先機技術生產的母料。AMI預計干混料占據全球有色塑料的3%的份額,亞洲的這一數據是7%,干混料最大的市場仍是玩具市場。
總體來看,亞洲的母料市場在迅速發展,在過去五年中一直保持11%的年增長率(2003-2008),AMI的報告將亞洲定義為中國、臺灣、韓國和東南亞國家。塑料加工業的迅速發展帶動了
需求的增加,當然這要歸功于投資的興盛和宏觀經濟的發展。即使在不景氣的2008年,持續增長的包裝需求仍幫助母料的需求仍然實現了8%的增長。母料在汽車和電子用模具的銷量下降,經濟下滑中,這兩個行業總是首當其沖。
盡管這樣,黑色母批發對大多數企業來說,08年的日子并不好過,特別是最后一個季度。市場仍然在06、07年基礎上快速增長,在這段時期內,需求被實現兩位數增長的中國市場和越南及其他市場所拉動,但聚合物高昂的價格對這一趨勢形成了阻礙。
|